当地时间5月5日至6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访问巴基斯坦,并出席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三方外长对话。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阿巴三方加强合作,引发国际舆论高度关注,许多分析都认为,这对于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促进本地区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长江新闻号》连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副所长王世达,为您深入解读。
长江新闻号:中阿巴最近举行了第五次外长对话,这是2021年阿富汗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以来,三方举行的首次外长对话,标志着中阿巴三方合作机制重启。您认为这一对话机制,在促进地区稳定与繁荣方面,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王世达:中阿巴外长会晤意义重大。从第一个方面讲,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山水相连,国内局势相互影响,面临着类似的、甚至相同的内外部挑战,两国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分歧。中阿巴三方外长会晤,有助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双方以和平友好方式妥善处理彼此分歧,共同应对包括恐怖主义、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之类的共同议题。
从第二个层面讲,中国和阿富汗、巴基斯坦是睦邻友好的邻邦。当前阿富汗仍然处于由乱及治的关键过渡期,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在阿富汗问题,以及如何对待阿富汗临时政府问题上既有一些共同点,当然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分歧。中阿巴三方外长会晤有助于在这一由乱及治的关键过渡期,推动、凝聚国际社会的涉阿富汗问题共识,推动包括阿富汗在内的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
长江新闻号:在本次中阿巴三方外长对话上,三方同意加强反恐安全事务合作。您认为中阿巴三方为何会在反恐这一领域达成共识?
王世达:中阿巴三方外长就地区反恐达成重要共识,我认为其原因显而易见,也非常容易理解。首先尽管美国已经从阿富汗撤出,但是阿富汗问题并未就此结束。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种种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阿富汗境内仍然存在着几十个联合国认定的国际和地区恐怖主义组织。过去两年以来,此类的国际和地区恐怖组织不仅寻求在阿富汗重新扎根坐大,甚至出现了向周边国家渗透蔓延。包括巴基斯坦、中亚和伊朗在内的地区国家已经面临了此类的恐怖主义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讲,中阿巴三方外长就反恐问题达成重要共识,有利于打击跨境恐怖主义,铲除阿富汗境内的恐怖主义根源,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当前冷战思维再度抬头,一些国家坚持冷战思维和地缘政治博弈的老一套的做法,乃至支持恐怖主义、实现其地缘政治目的。特别是有一些国家还出现了将恐怖主义政治化以及外交工具化的做法。中阿巴三方外长就反恐问题达成加强合作的共识,有助于正本清源、推动地区反恐,沿着应有的正确轨道前进。
长江新闻号:访问期间,秦刚同巴基斯坦高层举行了一系列会见。其中,中巴双方都提到了要推动中巴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秦刚还驳斥了“债务陷阱”的谎言,表示中方将一如既往,同巴携手合作,分享中国发展机遇。王先生,您认为中巴互利合作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了怎样的强劲动力?
王世达:众所周知,中巴经济走廊从一开始就是中巴双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而推动的一项双边的合作项目,未来这一合作项目还可能向多边延伸。在走廊建设的第一阶段,在中巴双方的共同商定下,走廊第一阶段建设聚焦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过若干年的建设,解决了巴基斯坦长期以来制约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为未来的经济起飞,乃至实现国家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走廊已经进入拓展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双方将在延续第一阶段建设既有成果的同时,推动走廊在工业、农业、信息技术、社会民生等领域发展和合作。走廊建设至今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巴基斯坦的财政收入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同时走廊建设也为中方的企业在海外拓展,包括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巴经济走廊为现阶段,为新时代的中巴关系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长江新闻号:秦刚表示,作为巴基斯坦的“铁杆”朋友,中方愿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率先在巴落地。您认为中方这一表态有何重要意义?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和巴基斯坦还将在哪些领域加强合作?
王世达:一方面,中国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的关系被誉为“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巴基斯坦历来在中方的核心利益和关切上支持中方,而中方也历来支持巴基斯坦维护国内的团结和稳定、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巴的“铁杆”情谊为“三大倡议”的落地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从另一个方面讲,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巴基斯坦和中国既有共同的机遇,同样也面临着相似的挑战,尤其是如何维护国际的公平正义以及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中巴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立场,而“三大倡议”则为解决中巴有关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相似诉求提供了一条光明大道。推动“三大倡议”在巴基斯坦落地,显然有助于巴基斯坦和中方实现彼此相似的国际政治和经济诉求。